新华社哈尔滨5月28日电 题:小兴安岭林海撑开“致富伞”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陈聪、杨轩
“这个俗称松明油子,我们小时候在林区里用它来引燃木头,后来都住楼房了,就彻底没用了。停伐以后,大家都在找出路,我就想到了试试用松明油子来变废为宝。”走进黑龙江省伊春市永达木艺北沉香工艺品加工车间,伊春永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侠一边介绍北沉香加工工艺,一边讲起了她的故事。
为国家提供木材2.7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五分之一……伊春是一座与“林”密不可分的城市。曾几何时,伐木工的拉锯声、搬木材的口号声、蒸汽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小兴安岭。2013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伊春“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停伐之后,这样的条件能干啥?像张桂侠一样的林业工人一度很迷茫。
在伊春全面停伐的第二年,张桂侠开始尝试用林下废弃物松明油子制作成夺人眼球的木雕。近年来,松明油子的经济价值逐渐被认知,已经成为伊春林下经济产业链的一环,而它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北沉香。
如今,张桂侠凭借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将永达工艺打造为北沉香加工的佼佼者。2021年,张桂侠又涉足旅游文创产业,开办集参观、学习、体验为一体的研学基地。
“今年到现在已有近3000名中小学生参加木艺研学。”张桂侠说,希望通过研学,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更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这样的课程了解家乡,热爱大森林,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北沉香产业的兴起,是伊春林区转型的缩影。从停伐阵痛到寻觅出路,越来越多的林区人从身边的林子里挖出“致富经”。
今年41岁的于威曾是林场的一名营林工。2014年,听说伊春市志有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建厂,他决定来试一试做蓝莓加工。
伊春作为中国野生蓝莓主产区,适宜进行蓝莓种植。如今的于威,已由一名营林工化身为蓝莓生产的专家。“从果干上果、烘干到饮料调配、灌装等工序,都是我们自己不断学习掌握的。比如在烘干这一步,烘干好的果干要到冷库里冻一下再装袋,这样就能防止果实粘连。”于威说,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在厂子开工以后积极帮助对接下游买家,工厂从2015年开始陆续扩大生产。今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计划把蓝莓原料用量扩大一倍。
据于威介绍,厂子里一共有60多位员工,灌装工牛亚连和他一样,也是一位老林区人。“我是2018年来的,每个月来上20多天班,一个月最少也能挣2900多块钱。”牛亚连说。
随着气温转暖,家住伊春市嘉荫县马连林场的王德树正忙着把一袋袋发酵完成的木耳菌包摆放在自家菜地里。“这些菌包都是我自己做的。经过大棚里两个多月的发酵,现在需要把这些菌包摆放到地里培育,开始催芽过程。”王德树说。
1990年就来到马连林场工作的王德树是一位老林区人。2016年,王德树听说有人通过栽培木耳赚了钱,就自己搭建发酵大棚、学习木耳栽培技术,把点缀林间的小小木耳变成了他的致富法宝。
“每年6月中下旬出耳的时候,会有不少外地客商来收购木耳。我去年1斤干木耳卖到30块钱,总收入能有10多万元。”王德树说,今年他一共栽培了5万多袋木耳,预计利润在4到5万元。
栽培木耳不但鼓了王德树的腰包,还带动了他的同事一起赚钱。“每年做菌袋、夏季摆袋、捡木耳的时候我都从咱们林场雇人帮忙,捡木耳最忙的时候能雇十六七人。”王德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