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汇锂业IPO透视:成本远高行业均值,盈利前景几何?
(资料图片)
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难以规避,可供锂业公司主观上发挥的空间不大。
锂业公司应对周期波动的作法通常有两个,一个选择是从锂业向电池、回收领域延伸,全产业链布局抵御周期波动,比如赣锋锂业(002460.SZ);另一个方向就是从锂盐到锂矿,构建“一体化”布局,尽最大可能降低锂盐成本,增厚自身安全垫,这以中矿资源(002738.SZ)为代表。
然而,将于6月8日首发上会的江苏容汇锂业,在应对周期波动方面却是无所作为,几乎处于一种“裸奔”状态。
该公司主营业务与上述锂盐企业高度相似,现有2万吨产能,在建有6.8万吨产能。其锂精矿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澳大利亚Pilgangoora(Pilbara全资子公司)和巴西AMG。
去年锂精矿大涨背景下,容汇锂业的锂精矿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每吨3903元大涨至25289元,公司当期成本大增。
按照当期销量、成本数据计算,2022年公司电池级碳酸锂成本为18.1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成本为19.28万元/吨。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统计数据,同期12家锂盐类上市公司平均成本为12.44万元/吨,容汇锂业的成本几乎处于上述可比公司中的最高水平。
锂价上涨周期,公司的利润率、盈利空间逼仄。而在锂价下跌周期中,其成本线又很容易被击穿,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更差。
就比如今年4月初,锂价跌到20万元附近,江西某云母提锂主动减产、降负荷,而该公司去年生产成本还要略低于容汇锂业。
无自有矿山,成本劣势突出
“产品市面上流通货源基本上看不到,公司整体比较低调和神秘。”一位曾从容汇锂业购买过锂盐的贸易商介绍称。
2022年末,容汇锂业账面存货18亿元,其中原材料3.54亿元,在途物资11.27亿元,后者主要为南通港且尚未运送至公司仓库的锂精矿。
“囤货”合计近15亿元,如此高额库存完全由锂盐行业原料供给特性所决定。不仅如此,在价格持续上升期,原料库存的充足程度也决定着业内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
例如,主要产品为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天华新能(300390.SZ),其2022年产品毛利率为66.77%,而同期容汇锂业电池级氢氧化锂毛利率为42.59%,差距明显。
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天华新能准备的原料库存较多,公司2022年初原材料存货占当期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的比例为18.32%,而容汇锂业该比例仅为1.04%。
之所以需要提前囤货,是因为上述两家公司均无自有矿山,原料高度依赖海外进口。
目前,容汇锂业有1.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0.8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在建有6.8万吨产能(一期3.4万吨产能预计今年二季度投产,二期尚未开工。)
所对应的锂精矿原料,则绝大部分来自于外部进口。
以2022年为例,公司从澳大利亚Pilgangoora采购的锂精矿,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62.51%,从巴西AMG的采购金额比例则为15.66%,加上日本三井、四川费特森等供应商,公司外部采购锂精矿占总采购额的比例达92.72%。剩余部分,则是向建发物流、万向资源等国内贸易商采购。
Pilgangoora,则是2022年因数次公开拍卖锂精矿而被国内熟知的Pilbara全资子公司。
2022年9月,Pilbara拍卖成交价便一度达到6988美元/吨(FOR)。
虽然容汇锂业与其签订有长协协议,采购价会低于市场价,但是在锂精矿大涨的背景下,其长协价格也会相应上调。
数据显示,2021年容汇锂业锂精矿采购均价为3902.77元/吨,2022年则暴增至25288.89元/吨。
这意味着,在缺少自有矿的情况下,容汇锂业的成本端要跟随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公司只能通过提前采购、囤货等方式来控制成本波幅。
另据相关数据,2022年,容汇锂业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销量分别为9549.5吨、6492.02吨,两项产品对应的营业成本为17.28亿元、12.52亿元。
依此估算,公司当期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成本分别为每吨18.1万元、19.28万元。
这在同业上市公司中属于极高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可比口径对12家锂业公司经营数据测算结果显示,单吨生产成本比容汇锂业高的只有吉翔股份(603399.SH)和融捷股份(002192.SZ),分别为27.8万元、29.8万元。
其中,融捷股份的高成本原因是,公司属于二次提纯产能,采购工业级碳酸锂、加工提纯到电池级产品,其成本数据并不具备太大可比性。
从可比角度观察,只有雅化集团(002497.SZ)与容汇锂业基本相近。雅化集团2022年单吨生产成本均超过18万元/吨,毛利率则维持在49%左右
由此观之,容汇锂业的行业竞争力实属一般。
但需要说明的是,雅化集团自有矿一期计划于今年9月投产,二期预计2024年3月投产。届时,该公司35万吨锂精矿的产能释放,大概可以满足4.4万吨锂盐生产所需,生产成本将大幅下降。
如此一来,容汇锂业的盈利能力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全行业属于最低水平。
不确定的募投
西藏阿里麻米错盐湖为容汇锂业重要的自有锂精矿来源,开发主体为麻米措矿业开发公司,其持有的权益比例仅为12.6%。
除此之外,公司再无更多资源储备,此次IPO募集的30亿元资金大部分投向锂盐产能,并没有对矿端资源的布局和投入。
容汇锂业计划将20亿元募集资金投向“年产6.8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3.4万吨预计二季度投产,二期3.4万吨项目暂未开工建设。
也就是说,公司无自有矿山导致的成本过高的劣势,并未从此得到根本性解决。
而就其募投项目而言,考虑到锂价下跌预期、近两年业内新增产能情况,未来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该公司未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下:
首先,是锂精矿原料供给问题。
上述一期项目的原料,容汇锂业通过与智利SQM、上海雅保、德国AMG GmbH签订协议的方式,可以解决1.94万吨产能的原料,但是仍然有1.46万吨新增产能原料缺口未解决,而这需要每年10-12万吨的锂精矿原料供给。
其次,是潜在的成本、产品价格倒挂风险。
年初至今,虽然进口矿价格受国内锂价下跌影响有所下调,但是至今6%品位(CIF中国)均价仍然保持在4200美元左右。
按照最新汇率、原料消耗比估算,仅锂精矿一项的直接生产成本就逼近24万元,这还不包括辅料、燃料费用,以及企业的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等方面的支出。
在今年4月下旬,国内氢氧化锂则是一度跌至18.75万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2022年的大幅上涨后,业内对未来几年锂盐价格普遍持看空预期。
再次,是新增产能投放所带来的竞争风险加剧。
实际上,国内并不缺少锂盐产能,行业开工率不算太高。以赣锋锂业为例,作为全球锂业龙头之一,氢氧化锂产能居首,该公司2022年氢氧化锂产能利用率也不过74.59%。
本轮锂价上涨周期中,很多企业新增产能集中在氢氧化锂。今年3月雅化集团旗下雅安锂业二期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投产,开始产能爬坡;天齐锂业(002466.SZ),则拥有澳洲奎纳纳合计4.8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待释放;天华新能旗下的天华时代锂能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则是已经进入产品验证阶段。
与上述原料大部分或者100%自给的同行相比,容汇锂业成本控制劣势尽显,对锂价下跌的承受能力显然更弱。
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